李伯勇先生又一长篇巨著《父韵空濛》出版发表时间:2020-03-24 11:12 李伯勇先生是我们上犹县知名人士,全国著名作家,他出版了多篇长篇和短篇小说,受到多位文艺界著名人士的高度评价,也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。 李伯勇先生最近创作的长篇小说《父韵空濛》经江西省作家协会组织评审小组评审获得好评,决定由省里资助出版。这部长篇小说李伯勇构思4年,几经辗转采访,3次写人物与主题分析。2007年7月开始,在县检察院7楼闭门写作近5个月,《父韵空濛》是他继2002年完成长篇小说《恍惚远行》之后,又一篇以现实题材为内容的长篇问世。 小说以“献给不在与在的父亲——客家父亲”为总题,以赣南百年客家生活为经,以李家、何家、朱家、蓝家等十数位不同生命形态(即在家的、在外的、行走的、归来的)、不同命运的父亲为纬,再现了历史现场,描写了客家人父亲——父性的历史变迁,展示中国式父性的起伏消长,提示了客家(客家既指赣南客家,也指客居在国内外的中国人)——中国父亲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精神轨迹。塑造了数位感人至深的父亲形象。一曲审视和讴歌父亲,探寻和高扬父性的心灵长诗。 父性与家庭,父性与家族,父性与传统,父性与历史,父性与现代,父性与父亲,父性与父权,父性与母亲(即母亲身上的父性),父性与男性,父性与雄性,父亲与儿子,父性的淹滞与退场等等,均有个性化的饱满显现。 作品富有思想内涵,由父性切入,涉及到20世纪中国的“特殊现代性”——现代性的东方展开方式。作品把思想赋予了血肉情性。 家里父亲是民间社会的构成,在追逐外在父亲的时代,他同样(被动地)卷入世界现代文明进程之中,人格尊严、人的价值这些现代性的核心理念会融入家里的父亲,父亲也就获得了新的动力——民间父亲于是保持着热力和活力。小说分为“天河隐现(熟悉却不相识的父亲)”、“赤江苍茫(在家的父亲)”、“黑河灿亮(在外的父亲)”、“橙溪奔湍(行走的父亲)”、“立交桥顾盼(父亲归去来)等”五部分以及“凝视父亲(后记)——父亲是蓝色的故乡”。 它写了乡土又超越乡土,写了家族又超越家族,再现传统与历史却面向现代与未来。 全书50万字,分五部: 第一部:天河隐现(熟悉却不相识的父亲); 第二部:赤江苍茫(在家的父亲); 第三部:黑河灿亮(在外的父亲); 第四部:橙溪奔湍(行走的父亲); 第五部:立交桥顾盼(父亲归去来)。 即便放在中国当代文坛,《父韵空濛》也是一部有份量的长篇小说。正如当代评论家何平等人所说的:在我们这个轻阅读和浅阅读的文学时代,李伯勇的写作也许是“反潮流”;李伯勇总能让我们重温有思想深度小说的力量。 这是作家李伯勇一次顽强的文学冲刺,是我县文艺创作的新收获;也是省里积极扶持有思想价值优秀作品的又一体现。最后,结束语:赣南作家李伯勇,生活于现实的“乡土”,书写着文学“乡土”,奉献出《轮回》《寂寞欢爱》《恍惚远行》等多部长篇小说,另有《南方的温柔》《恶之花》《瞬间苍茫》《灰与绿的交响》等中短篇小说和散文随笔及文学评论结集出版,还有由二十多个短篇小说集辑的《重叠的背影》准备出版。短篇小说《瓜地熏风》获江西省首届“谷雨文学奖”;长篇小说《轮回》获“恒泰杯”当代长篇小说征文三等奖;近作《恍惚远行》入选2005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,深受文学界好评。 李伯勇既无盛名支撑,亦无地域优势,默默笔耕于乡间一隅,能以乡土书写占据文坛一席,自有其独特价值。正如长期关注并了解他创作的评论家雷达所说:“李伯勇沉静而坚韧地写作着,他的作品以命意独特、思考深邃、风格沉静、内涵丰厚见长。” |